微纳加工
通过微纳加工技术制造电极阵列需要结合 光刻、薄膜沉积、刻蚀、封装等关键工艺,以下是详细的制造流程与技术要点:
1. 电极阵列制造的核心流程
(1)基底选择与预处理
材料选择:
刚性基底:硅片(半导体兼容)、玻璃(光学透明)。
柔性基底:聚酰亚胺(PI)、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用于可穿戴/植入设备)。
预处理:
清洗(RCA标准清洗去除有机物/颗粒)。
表面活化(氧等离子处理增强薄膜附着力)。
(2)导电层沉积
薄膜沉积技术:
方法 | 特点 | 适用材料 |
磁控溅射 | 高纯度、均匀性好的金属薄膜(Au、Pt)。 | 神经电极、高精度阵列。 |
电子束蒸发 | 适合难熔金属(如Ir、TiN)。 | 高稳定性电极。 |
电镀 | 局部增厚电极,降低阻抗。 | 铜、镍、金微凸点。 |
(3)光刻图形化
工艺步骤:
涂胶:旋涂光刻胶(正胶/负胶),厚度1-5 μm。
曝光:紫外(UV)或电子束(E-beam)曝光定义电极图案。
显影:溶解曝光区域胶层,露出待刻蚀金属。
关键参数:
分辨率:E-beam可实现<100 nm线宽(适用于高密度阵列)。
对准精度:±1 μm(多层结构需严格对准)。
(4)电极结构刻蚀
干法刻蚀(RIE/DRIE):
金属刻蚀:Cl₂/Ar等离子体刻蚀铝/钛。
硅深刻蚀:Bosch工艺(SF₆/C₄F₈交替)制作三维针状电极(如犹他阵列)。
湿法刻蚀:
选择性刻蚀(如Au用碘化钾溶液,避免损伤底层材料)。
(5)绝缘层与封装
绝缘层沉积:
PECVD SiO₂/Si₃N₄:覆盖非工作区,防止短路。
SU-8光刻胶:定义电极暴露窗口。
柔性封装:
PDMS包裹:生物兼容性封装,保留电极活性区域。
激光切割:精确开窗暴露电极触点。
(6)互联与集成
引线键合:金线/铜线连接电极与外部电路。
倒装焊(Flip-chip):直接对接PCB或ASIC芯片,减少寄生效应。
2. 典型电极阵列制造案例
案例1:硅基神经电极阵列(犹他阵列)
硅片刻蚀:DRIE工艺制作100个锥形针电极(高度1 mm,间距400 μm)。
金属化:溅射Ti/Pt层(200 nm)作为导电层。
绝缘:PECVD沉积SiO₂,激光开窗暴露针尖。
封装:环氧树脂固定导线,PDMS包裹基座。
案例2:柔性透明电极阵列(用于视网膜假体)
基底准备:旋涂聚酰亚胺(PI)薄膜(10 μm厚)。
图案化:光刻+湿法刻蚀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层。
封装:覆盖另一层PI,激光钻孔暴露电极点。
微纳加工制造电极阵列的核心在于 “精密图形化” 和 “多功能集成”。通过材料选择(如柔性基底、生物兼容金属)、工艺优化(如高分辨率光刻、低损伤刻蚀)和封装技术(如PDMS封装)的结合,可满足从医疗植入到工业检测的多样化需求。未来趋势是 更高密度、更低创伤、智能化动态调控 的电极阵列。
苏州原位芯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8093号-6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43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