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加工
在微纳制造(Microfabrication)中,刻蚀工艺(Etching)是图形转移的关键步骤,分为 湿法刻蚀 和 干法刻蚀 两大类。以下是刻蚀工艺的通用8个步骤流程,以硅片加工为例:
1. 表面清洗(Cleaning)
目的:去除硅片表面的有机物、颗粒和金属污染。
方法:
RCA清洗(SC1/SC2溶液)
-等离子清洗(O₂或Ar等离子体)
关键参数:温度、时间、溶液浓度。
2. 光刻胶涂覆(Photoresist Coating)
目的:在硅片表面均匀涂覆光刻胶,作为刻蚀的掩膜。
方法:旋涂(Spin Coating),转速控制胶厚(如3000 rpm对应~1μm)。
关键参数:胶厚、均匀性、预烘温度(Soft Bake)。
3. 曝光与显影(Exposure & Development)
目的:通过光刻将掩膜版图形转移到光刻胶上。
方法:
紫外曝光(UV Lithography)或电子束曝光(E-beam)。
显影液(如TMAH)溶解曝光区域的光刻胶。
关键参数:曝光剂量、显影时间、对准精度。
4. 硬烘(Hard Bake)
目的:增强光刻胶的耐刻蚀性,去除残留溶剂。
方法:热板加热(100-120°C,1-2分钟)。
注意:过度烘烤可能导致图形变形。
5. 刻蚀(Etching)
干法刻蚀(Dry Etching)
方法:等离子体刻蚀(如RIE、DRIE)、离子束刻蚀。
气体选择:
硅刻蚀:SF₆/O₂(各向同性)或C₄F₈/SF₆(Bosch工艺,各向异性)。
氧化物刻蚀:CF₄/CHF₃。
关键参数:功率、气压、气体流量、刻蚀时间。
湿法刻蚀(Wet Etching)
方法:化学溶液浸泡(如硅用KOH、SiO₂用HF)。
关键参数:溶液浓度、温度、各向异性(如KOH对Si的(100)/(111)面选择性)。
6. 刻蚀终点检测(Endpoint Detection)
目的:实时监控刻蚀深度,避免过刻或残留。
方法:
光学发射光谱(OES)监测等离子体发光信号。
激光干涉法(测量薄膜厚度变化)。
关键参数:信号阈值、时间窗口。
7. 光刻胶去除(Photoresist Stripping)
目的:清除残留光刻胶和刻蚀副产物。
方法:
湿法去胶:丙酮浸泡或专用去胶液(如NMP)。
干法去胶:O₂等离子体灰化(Ashing)。
注意:避免损伤已刻蚀结构(如金属层)。
8. 清洗与检验(Cleaning & Inspection)
清洗:去除刻蚀残留物(如用DI水冲洗、超声清洗)。
检验:
形貌检测:SEM或光学显微镜观察图形尺寸、侧壁角度。
深度测量:台阶仪(Profilometer)或AFM。
缺陷检测:光学缺陷扫描仪(如KLA-Tencor)。
关键工艺控制点
选择比(Selectivity):刻蚀材料与掩膜/下层材料的刻蚀速率比(如SiO₂/Si选择比>50:1)。
各向异性(Anisotropy):干法刻蚀的侧壁垂直度(如DRIE深硅刻蚀)。
均匀性(Uniformity):片内和片间刻蚀速率一致性(±5%以内)。
示例:硅的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流程
硅片清洗 → 2. 涂覆光刻胶 → 3. 曝光显影 → 4. 硬烘 → 5. Bosch工艺刻蚀(SF₆/C₄F₈循环)→ 6. OES终点检测 → 7. O₂等离子去胶 → 8. SEM检测侧壁形貌。
苏州原位芯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8093号-6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43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