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
导航
资讯 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资讯

芯片加工|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

发布时间:2025-07-24 08:56:45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是融合材料科学、精密光学、化学工程和微纳技术的系统工程,其核心是通过数百道工序在硅晶圆上构建出纳米级晶体管和互连结构。以下是芯片制造的详细流程及关键技术解析:

 

一、芯片制造的核心流程

1. 晶圆制备(原材料准备)

单晶硅生长:通过直拉法(Czochralski法)将多晶硅熔化后,用籽晶缓慢提拉形成高纯度(99.9999999%)单晶硅锭,直径通常为200mm8英寸)或300mm12英寸)。

晶圆切割:将硅锭切割成厚度约0.775mm的薄片(晶圆),表面经抛光处理至原子级平整度(Ra<0.1nm)。

 

2. 晶圆清洗(前道工艺起点)

使用RCA清洗法(氨水-双氧水混合液去除有机物,盐酸-双氧水混合液去除金属杂质)确保晶圆表面无颗粒、有机物和金属污染,洁净度达Class 1(每立方英尺≤1颗颗粒)

 

3. 光刻(图案转移)

 

涂胶:旋涂光刻胶(Photoresist),厚度100~1000nm,分为正胶(曝光部分溶解)和负胶(未曝光部分溶解)。

对准与曝光

通过光刻机DUV/EUV)将掩膜版上的图案缩小投影到光刻胶上(EUV波长13.5nm,分辨率达13nm)。

对准精度需<5nm(先进制程需双重曝光或EUV多次曝光)。

显影:用显影液去除曝光/未曝光区域的光刻胶,形成目标图形。

 

4. 刻蚀(图案实体化)

干法刻蚀等离子体刻蚀(如CF/O刻蚀SiOCl/BCl刻蚀Si)实现各向异性刻蚀(垂直侧壁)。

反应离子刻蚀(RIE:结合化学腐蚀与物理轰击,精度达纳米级。

湿法刻蚀:用化学溶液(如HF刻蚀SiOKOH刻蚀Si)进行各向同性刻蚀,用于大尺寸结构。

 

5. 离子注入(掺杂)

通过离子注入机将硼(B)、磷(P)等杂质离子加速至10~300keV能量,注入硅晶格形成P型(空穴导电)或N型(电子导电)半导体。

退火:高温(800℃~1050℃)激活掺杂原子并修复晶格损伤。

 

6. 薄膜沉积(构建多层结构)

化学气相沉积(CVD

LPCVD(低压CVD):沉积多晶硅(用于栅极)、SiO(绝缘层)。

PECVD(等离子体增强CVD):低温沉积SiN(刻蚀阻挡层)。

物理气相沉积(PVD

溅射:沉积金属(如铝、铜)用于互连导线。

原子层沉积(ALD:单原子层逐次沉积(如高k介质HfO用于栅极绝缘)。

 

7. 互连工艺(形成电路通路)

 

大马士革铜互连

l  沉积介质层(SiO/SiN);

l  旋涂抗反射涂层后光刻定义通孔/沟槽图案;

l  刻蚀介质层形成通孔和沟槽;

l  电镀铜填充孔槽,化学机械抛光(CMP)平坦化;

l  重复多层堆叠(先进制程达10~15层金属互连)。

 

8. 测试与切割(后道工艺)

晶圆测试(Wafer Probe:用探针卡测试每个芯片的电学性能(阈值电压、漏电流等),标记缺陷芯片(“修掉”)。

芯片切割(Dicing:用金刚石刀片或激光切割晶圆,分离出单个芯片。

 

9. 封装与组装

封装类型

引线键合Wire Bonding):用金线连接芯片焊盘与封装引脚。

倒装芯片Flip Chip):通过凸点(Bump)直接焊接芯片与基板。

扇出型封装FOWLP):将芯片重新分布到更大面积基板,支持更多I/O

最终测试:进行功能测试、老化测试(高温高湿环境)和性能验证(如CPU主频测试)。

 

二、关键技术挑战与突破方向

1. 光刻技术极限

DUV光刻(波长193nm)通过多重曝光实现7nm制程,但成本高昂。

EUV光刻(波长13.5nm)是5nm/3nm制程的核心,需解决光源功率(>250W)、掩膜缺陷(<0.1nm粗糙度)和光刻胶灵敏度问题。

 

2. 三维晶体管(FinFET/GAA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通过立体结构增强栅极对沟道的控制能力(16nm/10nm制程)。

GAA(环绕栅极):如纳米片(Nanosheet)或纳米线(Nanowire)结构,进一步降低漏电流(3nm/2nm制程)。

 

3. k金属栅极(HKMG

用高k介质(HfO)替代SiO作为栅极绝缘层,减少漏电流;金属栅极(如TiN)替代多晶硅,消除多晶硅耗尽效应。

 

4. 先进封装技术

Chiplet:将多个小芯片(如CPU+GPU+IO)通过硅中介层或TSV堆叠集成,突破单芯片面积限制。

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铜-铜键合+介质键合实现亚微米级互连间距(<10μm),提升带宽和能效。

 

三、芯片制造的重要性

现代科技的基石:从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到超级计算机,所有电子设备依赖芯片实现计算、存储和通信功能。

经济与国防战略:芯片制造能力直接关系国家科技竞争力(如台积电主导全球7nm以下制程)。

技术壁垒极高:需整合超净厂房(Class 1级)、精密设备(光刻机单价>1.5亿美元)和跨学科人才。

 

总结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是极限精密制造的典范,从沙子到芯片需经历上千道工序,每一步误差需控制在原子级尺度。随着摩尔定律放缓,新技术(如EUV光刻、GAA晶体管、Chiplet)正推动芯片制造向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方向发展,持续支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未来科技的突破。


推荐文章MORE
  • 微纳加工平台现状和展望

    微纳加工

  • 微纳加工依靠MEMS发展而发展迅猛

    微纳加工

  • 微纳加工模式的好处

    微纳加工

  • 苏州原位芯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8093号-6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439号  网站地图

  • 一键拨号

    业务咨询 小原

    13706139363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