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
导航
资讯 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资讯

光刻工艺如何一步步雕刻出纳米世界?

发布时间:2025-07-16 16:53:43

当我们拿起手机、打开电脑,享受着芯片带来的强大算力时,可能很少会想到:这些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内部竟藏着数十亿个晶体管,它们的诞生离不开一项"光影魔术"——光刻工艺。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走进芯片制造的微观世界,看看这些"纳米级雕刻师"是如何工作的!

 

一、光刻:芯片制造的"照相术"

想象一下,如果芯片是一本书,那么光刻就是它的"印刷术"。只不过,这里的"印刷"是在硅片上""出比头发丝细万倍的电路图案。

 

光刻的基本流程

l  涂胶:在硅片表面涂上一层"光刻胶"(像感光胶片)。

l  曝光:用紫外线(或极紫外光)透过"掩膜版"(芯片设计的"底片")照射硅片。

l  显影:被光照到的光刻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微小的"窗口"

l  刻蚀: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在硅片上"雕刻"出图案。

 

有趣的是:现代芯片的光刻精度已达到纳米级1纳米=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相当于在足球场上精确摆放一粒米!

 

二、光刻工艺的"进化史":从"放大镜""科幻武器"

 

芯片制程的缩小,离不开光刻技术的升级。让我们看看这场"分辨率竞赛"的精彩历程:


1. 传统光学光刻:从"G线""ArF浸没式"

l  G线/I线光刻436nm/365nm波长):早期芯片的"老式相机",现在只能用于汽车芯片等成熟制程。

l  KrF光刻248nm波长):0.18μm~90nm制程的主力,像一台"高配单反"

l  ArF浸没式光刻193nm波长+水介质):通过"浸水"提高分辨率,实现了45nm~22nm制程,堪称"光学极限"的突破。

 

小知识:为什么用水?因为水的折射率比空气高,相当于给紫外线"加了放大镜"

 

2. EUV光刻:科幻级的"极紫外光"

ArF光刻无法突破22nm时,科学家祭出了"大杀器"——EUV光刻13.5nm波长)!


为什么难?

        光源:需要用激光轰击锡滴产生极紫外光(像"科幻武器")。

        掩膜:必须用特殊材料反射极紫外光(普通掩膜会"吃掉"光线)。

        光刻胶:得适应超短波长(传统光刻胶会"罢工")。

现状EUV光刻机单价超1.5亿美元,全球只有ASML能造,台积电、三星、英特尔抢着下单!

 

3. 电子束光刻:纳米级的"神笔马良"

EUV虽强,但成本太高。于是科学家又开发了电子束光刻(EBL——不用掩膜,直接用电子束""图案!

 

分辨率:可达1nm以下(比EUV还高)。

缺点:速度慢(一小时只能刻几个平方毫米),适合科研和小批量生产。

 

比喻:如果EUV"高速打印机"EBL就是"手工微雕"——精度无敌,但效率感人。

 

三、光刻工艺的"黑科技":多重曝光与纳米压印

当光刻精度接近极限时,工程师们又想出了两大"奇招"

1. 多重曝光:把一次曝光拆成多次

l  LELE(两次光刻+两次刻蚀):像"描边+填色",但工艺复杂到让人头秃。

l  SADP(自对准双重曝光):利用化学反应"自己复制自己",省时省力。

 

效果:用193nm的光刻机,硬生生刻出了10nm的图案!

 

2. 纳米压印:物理"盖章"

不想用光?那就直接""纳米压印(NIL像盖章一样把图案压进硅片:

l  热压印:加热软胶再压印(适合存储芯片)。

l  UV压印:用紫外线固化胶水(适合生物芯片)。

 

优势:成本低、适合3D结构(比如3D NAND闪存)。

 

四、未来展望:光刻工艺的"下一站"

    High-NA EUV:升级版EUV,数值孔径更大,分辨率更高(英特尔已下单)。

    纳米压印量产化:如果速度能提上去,可能颠覆传统光刻。

    量子芯片光刻:未来量子计算机可能需要全新的光刻技术。

 

G线到EUV,从"放大镜""科幻武器",光刻工艺的进化史就是一部芯片技术的"逆袭史"。下次当你用手机刷视频时,别忘了——这背后是无数工程师用"光影魔术"雕刻出的纳米奇迹!

推荐文章MORE
  • 微纳加工平台现状和展望

    微纳加工

  • 微纳加工依靠MEMS发展而发展迅猛

    微纳加工

  • 微纳加工模式的好处

    微纳加工

  • 苏州原位芯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8093号-6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439号  网站地图

  • 一键拨号

    业务咨询 小原

    13706139363

  • 在线留言